痔瘡這種疾病是非常常見的,但是對于很多患者來說,只要不是很嚴重就一直不注意,不檢查,也不進行治療,這樣一拖再拖,小病也被拖成了大病,對患者的危害會變得越來越大,所以建議患者不要因為病情不嚴重就不去醫院檢查,那么痔瘡患者去醫院要做哪些檢查呢?
痔是直腸末端黏膜,肛管皮膚下痔靜脈叢屈曲和擴張而形成的柔軟靜脈團。是發生在肛門內外的常見病、多發病,任何年齡均可發病,以20~40歲多見,大多數病人隨年齡增長而加重,有關痔的發病機制目前尚無定論,多數學者認為是"血管性肛管墊",是正常解剖的一部分,只有合并出血、肛脫垂、疼痛等癥狀時,才能稱為病。
1、肛門視診。用雙手輕輕將肛門向兩側牽開,除一期內痔外,其他三期內痔大多可在肛門視診下見到。對有脫垂的患者最好在蹲位排便后立即觀察,這樣可清楚地看到痔塊的大小、數目及部位的真實情況,尤其是對診斷環狀痔更有意義。
2、直腸指診:內痔無血栓形成或纖維化時,不易捫出,較大內痔可在齒狀線上方摸到縱形皺折和隆起的痔結節,血栓外痔在痔體中心可觸及卵圓的血栓,質硬,可活動,有壓痛,此外通過直腸指診可了解直腸內有無其他病變,特別是除外直腸癌及息肉。
4、吸引器檢查:晚期有痔脫出史者,可用吸引器將痔體吸引于肛門外觀察,也可囑病人排便后不要復位進行觀察。
3、肛門鏡檢查:先觀察直腸黏膜有無充血,水腫,潰瘍,腫塊等,排除其他直腸疾患后,再觀察齒狀線上部有無痔,若有,則可見內痔向肛門鏡內突出,呈暗紅色結節,此時應注意其部位,大小,數目和形態,原發內痔一般有右前,右后與左中,繼發內痔的位置常有變異,以往認為原發性內痔好發于右前,右后,左中與直腸上動脈主要分支,與直腸右前,右后和左中部有關,現代研究認為主要是肛墊呈"Y"字型裂溝分為3塊,位于右前,右后和左外的原因。
免責聲明: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,與克魯尼網站無關。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,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、文字的真實性、完整性、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,請讀者僅作參考,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。
提示:本文觀點中部分內容及圖片來自互聯網,如有侵權請聯系網站客服核實,本站將于7個工作日內處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