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前大家普遍認為夏天不應該進補,因為夏天人體處于相對旺盛,甚至多于旺盛的狀態,而進補則會像“火上澆油”般地讓身體的熱毒爆發。事實上,這種觀點是錯誤的。自古以來,中醫就有“夏補三伏、冬補三九”的說法,可見夏天進補也是有一定歷史淵源及科學根據的。
所謂三伏,是指7月下旬,氣候漸熱是初伏,8月上旬是中伏,8月中旬是末伏,氣溫最高,三者統稱為三伏。三伏天到了,我們的人體容易出汗、虛弱、精力損失大,人體內的營養也比較快。因此,夏季我們更需要進補,而夏季進補也比較容易吸收。
當然,夏季補充也有訣竅,不能盲目補充。補充引起的熱毒爆炸是因為盲目補充。那么,我們應該怎樣補充呢?
對癥補充
三伏天是一年內氣溫最高、濕度最高的季節,古代醫學家警告說,炎熱容易消耗氣體,正氣不足引起各種虛假癥狀。根據中醫虛則補的原則,適當合理的三伏補可以提高人的身體素質,重要的問題是區分虛實、對癥療法。
以補充為宜
夏季補充與冬季補充不同,不應使用油膩溫暖的補充劑,最好注意補充中藥。夏季補充以清熱化濕、清心補脾為主,應選擇西洋參、石斛、麥冬、王子參、百合等益氣養陰生津藥物,加入蓮子、薏苡、云苓、山藥、白術等益氣健脾,增加食欲立秋后,可適當添加養陰清潤的中藥。身體虛弱的人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適當服用中藥補充,氣虛的人可以選擇補充中益氣丸、人參健脾丸、玉屏風散等氣陰兩虛的人可以選擇西洋參蜂王漿、人參銀品、生脈飲料等。
身體需要補充,精神需要補充
三伏補充不是吃多少營養食品和滋養藥品,而是全面恢復和烹飪身體功能。我國歷代養生學家主張,人想安度炎夏,必須根據自己的健康狀況和本人的生活習慣,有機地協助神補、藥補、食補三者,靈活運用,取得預期的效果。
三伏補充要重視精神調整。中醫認為,夏天的主火在心里,心里藏著神,主神態。暑氣入心,易使心火上炎,使人煩躁不安、焦急好怒,而情緒波動恰是夏 日養生之大忌。因此,在三伏炎熱的時候,要平靜心情,防止焦躁,始終保持有什么事情不生氣的氣度。正如《攝生新聞論》所述,夏天應該調整純潔的心情,總是像冰雪一樣心情減少,炎熱也不能變熱,更加熱。
免責聲明: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,與克魯尼網站無關。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,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、文字的真實性、完整性、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,請讀者僅作參考,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。
提示:本文觀點中部分內容及圖片來自互聯網,如有侵權請聯系網站客服核實,本站將于7個工作日內處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