飲食不當、暴飲暴食、誤食不衛生食物可能引起胃腸炎。俗話說胃三分治,七分養,想治好胃腸炎,飲食烹飪是必不可少的,胃腸炎患者可以吃什么食物來緩解病情呢?
胃腸炎應該吃什么食物?
腸胃炎初期是腸道急性充血、浮腫、炎癥和滲出的嚴重階段,此時腸蠕動活躍或痙攣,消化吸收功能較弱,發病后8~12小時內,患者可以吃米粥、蛋面糊、細面等流質食品。腹瀉嚴重或出汗多的情況下,為了補充體內水、維生素、電解質的不足,必須適當地給患者喝湯。
胃腸炎的好轉期,可以給患者吃易消化、營養豐富的流質和半流質食物,如薄饅頭皮、蒸蛋湯等。宜采用少食多餐的方法,每日進食4~5次。需要注意的是,此時不宜喝牛奶和吃大量的蔗糖。
胃腸炎恢復期應特別重視節制飲食,飲食應吃清素、軟爛、溫暖的食物,避免過早吃肥肉、油炸食品、冷硬食品、芹菜、大豆芽、韭菜、蒜苔等纖維食品。恢復期后2~3天左右,可以用普通的飲食吃飯。
腸胃炎的治療方法
腸胃炎根據癥狀分為急性腸胃炎和慢性腸胃炎,不使用癥狀的治療方法不同。
急性胃腸炎
1、急性胃腸炎治療過程中,要避免很多食物,油膩的食物不應該吃,比如肥肉、奶油、油炸食物等食物不應該吃,辣刺激的食物也不應該吃,辣椒、酒、洋蔥、咖喱、青椒、芥末、濃咖啡等,硬質和高纖維的食物也不應該吃,酸性食物和碳酸飲料等不應該吃,這些食物容易阻斷消化,刺激胃粘膜,不利于胃粘膜炎的恢復。
2、炎癥期腸胃功能減弱,攝入清淡、低脂肪食物,最好吃流質食物和軟質食物,有利于消化吸收,減輕腸胃負擔。一般來說,煮稀飯喝,為了補充食物控制減少的營養攝入,可以煮五谷類稀飯。稀飯盡量煮爛,不要用米粒硬的稀飯。菜以嫩蔬菜為主,蔬菜纖維不高,肉類少吃,肉類盡量煮,不加姜蒜八角等刺激性香料。以流質食物為主,但不要喝濃湯,適量喝清淡的湯,牛奶等也不要喝。
3、急性腸胃炎治療期間應吃軟質和流質食物,直至癥狀痊愈。剛痊愈的時候,其實腸胃功能也不太弱,建議以維持流質和軟質食物為主,再維持3個月的飲食。在此期間,你可以逐漸適當地補充其他食物來補充營養,但是你應該避免控制量、辛辣刺激和其他食物,不要暴飲暴食。
慢性胃腸炎
1、慢性胃腸炎除藥物治療外,平時養生。慢性胃腸炎不需要像急性胃腸炎那樣避免很多食物,但也要注意避免辛辣刺激食物,不要暴飲暴食,不要吃太多,按時吃,減輕胃腸負擔。禁止煙酒和碳酸飲料。
2、胃酸分泌減少,如萎縮性胃炎,可吃濃肉湯、魚湯、雞湯等味道鮮美的食物,刺激胃酸分泌,促進食欲。每頓飯可適當吃幾個山楂,最好是新鮮的山楂,刺激胃液分泌。你可以吃酸水果或果汁,也可以喝酸奶。酸奶能抑制有害菌分解蛋白質產生毒素,同時使胃不受毒素侵蝕,有利于胃炎的治療和康復。因而,建議經常適量喝酸奶。
3、對于胃酸分泌過多者(高酸性胃炎),應禁用肉湯、魚湯、雞湯以及過多的鮮味食品。可將肉類煮熟去湯后再烹制。食物要做得細、碎、軟、爛。烹調的方法少采用煎炸等,盡量用蒸、煮、燴、燉與煨等。可以喝牛奶、豆漿、饅頭、面條、面包和胃酸。
4、慢性腸胃炎養生期間,注意多攝取高蛋白食物和高維生素食物,保證機體各種營養素充足,防止貧血和營養不良。對于貧血和營養不良者,飲食中應增加富含蛋白質和血紅素鐵的食物,如瘦肉、雞、魚等,肝、腰、梁等動物內臟。深色食物通常是新鮮蔬菜和水果富含維生素,如綠葉蔬菜、四角豆、番茄、茄子、棗、黃秋葵、紫秋葵、胡蘿卜、紅薯、紫甘藍、紫菜花等。
5、無論是急性腸胃炎后期養護,還是慢性腸胃炎平時養護,都可以采用食療方式。食療菜譜有很多,大家可以網上找找,或是找醫生咨詢。這里介紹一個經過不少親友驗證效果的菜譜,操作簡單:白果仁25克,新鮮豬肚(盡量不要豬小肚)200克,先投白果仁和清水入鍋,大火燒開湯水后投豬肚,再改為慢火燉至豬肚軟爛即可。每天吃一次,空腹或半飽時吃。如果有蜜蠟的話,燉湯的時候加入2克蜜蠟,加入蜜蠟的湯必須馬上趁熱喝。否則,蜜蠟會凝固分析,嘴會變膩。
免責聲明: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,與克魯尼網站無關。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,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、文字的真實性、完整性、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,請讀者僅作參考,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。
提示:本文觀點中部分內容及圖片來自互聯網,如有侵權請聯系網站客服核實,本站將于7個工作日內處理。